福清東瀚鎮后營村魏氏,系唐代名相魏征之后。因唐末黃巢之亂,魏征十世孫魏看與親兄弟十余房,一起南遷來到福建。后來,魏看與其三個兒子遷居福清,魏仕祺是東瀚后營村的魏氏一世祖。 自此,后營這座千年古村,世代綿延,人才輩出。 福建船政學堂是中國近代航海教育的發祥地。說到福建船政的歷史,總離不開魏氏后裔中的魏瀚,離不開以他為代表的魏氏海軍世家,和他們為中國近代造船事業發展做出的卓越貢獻。 魏瀚 魏瀚(1850-1929),名植夫,字季渚,出生于福建侯官縣東門鄉(今福州市倉山區洪山鎮東門村)。魏瀚自幼接受了良好的傳統國學教育。1866年福建船政學堂設立后,他毅然放棄舊學,報考船政學堂,成為第一屆學生,編入前學堂(造船專業)。他的好友,以后成為其姐夫的著名外交家羅豐祿被后學堂(駕駛專業)錄取,同期錄取后學堂的,還有嚴復和甲午海戰中的愛國將領劉步蟾(定遠號管帶)、鄧世昌(致遠號管帶)等一代名人。 五年后,魏瀚等人從香港乘船到達倫敦,學習駕駛的學員留了下來。因為是學習造船專業,魏瀚、陳兆翱作為首屆前學堂的第一、第二名畢業生,而后又去了法國,進入法國瑟堡海軍工程學院(削浦官學)學習造艦技術。學習期間,魏瀚成績屢列上等,曾到過位于地中海之濱的馬賽和蠟遜造船廠考察實習。那時他法文基礎好,又兼修了法律,并被聘請為法國皇家律師公會助理員,聲譽日起,獲得法學博士學位,成為第一位獲得外國法學博士的中國人。 1879年11月,魏瀚學成回國,在船政工程取代洋師,并出任福州船政總司制造(總工程師)。在船政期間,魏瀚主持和參與制造的艦艇共12艘,其中戰艦8艘,魚雷艇4艘。 開濟艦,是魏瀚組織研制的中國第一艘,也是當時中國最大、最新式的巡洋艦。此艦被稱為“中華所未曾有之巨艦”,打破了外國制造技術監督此前“中國人短期造不出軍艦”的論斷。 龍威艦,是在左宗棠支持下,由魏瀚親自設計和主持建造的中國第一艘雙機鋼甲軍艦。該艦長65.7米,寬13.17米,排水量2100噸,實際馬力2400匹,時速14海里,艦前方裝有26厘米口徑主炮,左右和后方設置12厘米鋼炮,艦船前后配有魚雷發射管,并有機關炮以對付近距離魚雷艇。該船于1888年1月下水,劃歸北洋艦隊,更名為“平遠艦”,在中日甲午黃海大戰中參加戰斗,受彈20多處仍有戰斗力。龍威艦是由船政學堂畢業生設計制造的第一艘與西方相媲美的先進軍艦,在中國造船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廣乙艦,魏瀚參與制造的中國第一艘鋼甲魚雷艦。 建威艦,中國第一艘獵雷艦。 ……
魏瀚在福建船政任職制造總監的時間最長,這是一段不平靜的歷史。甲午中日海戰失敗后,昏庸無能的清政府欲整頓和復興福建船政,于1896年任命福州將軍、滿人裕祿為船政大臣。裕祿在續聘洋員談判時,一改左宗棠、沈葆楨原有的以我為主、聘請洋員個人的原則,變為由法國政府向中國委派洋監督的政府行為。 1897年,法國政府派正監督杜業爾等五人來華任職。杜業爾到職后,驕橫跋扈,獨斷專行。魏瀚不滿法國人把持船政,不久離開馬尾,受聘為湖廣總督張之洞的幕僚,擔負外交、鐵路、制造、翻譯等工作。 1903年8月,兼任船政大臣的崇善奏請調回魏瀚。魏瀚以四品卿銜回到福州,擔任船政會辦大臣。魏瀚精于造艦,曾獲法學博士,又熟悉外交事務,他不動聲色地調查杜業爾妄稱的船廠虧欠法國商家100多萬銀兩款項之事,要求相關商家據實上報待查,并宣稱這些數據將轉交法國商務部評估委員會,如有作假必定嚴懲不貸。魏瀚掌握了杜業爾50余萬兩貪污虛報實情,并在法庭上展示,讓不可一世的杜業爾呆若木雞。因為事實清楚,證據充分,法國政府不得不召回杜業爾。魏瀚經過一番斗爭,干脆利落地收回了中方對福建船政的完全管理權,一時傳為佳話。 魏瀚戎裝照魏瀚的一生公私分明,剛正不阿,袁世凱就任大總統時,曾邀請魏瀚主持海軍工作。魏瀚深知袁世凱的人品不可為伍,因而給予拒絕。 辛亥革命爆發后,中國成立了飛機制造處。1915年,魏瀚又奉命帶領陳紹寬、魏子浩、李世甲、巴玉藻等一批海軍員生,赴美考察學習飛機、潛艇制造技術?;貒?,魏瀚向國民政府提議發展新軍種空軍,這時距離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第一次飛機飛行試驗成功,僅僅13年。作為海軍將領的魏瀚能夠高瞻遠矚,看到未來空軍的戰略作用,實屬難得。 1918年,福建船政局設立了飛機工程處。1919年8月,由赴美學成歸來的巴玉藻主持研究,中國第一架(水上)飛機“甲型一號”制造成功。 從16歲考入船政學堂到67歲退休,歷時半個世紀之久,魏瀚造軍艦,管學堂,建工廠,辦外交,為中國近代海軍建設奠定了重要的基石。他位高權重,但廉潔奉公,辛苦一世,地無一畝,房無一間,后世竟未能尋到一處屬于魏瀚名下之故居。 1929年5月,魏瀚在河南安陽逝世,享年80歲。薩鎮冰、葉祖珪、陳紹寬等24人聯名為其撰寫生平紀略,贊其為“中國近代造船事業的先驅”。
作者:陳斌 根據《福清民間文學》東瀚專輯相關文章整理。
|